【黑鏡S03E02】當「意識」作為一條逃脫路線,你所逃亡的是什麼?
【黑鏡S03E02】當「意識」作為一條逃脫路線,你所逃亡的是什麼?
作者:莊博安
如果有一項科技,它能找出你心靈中最深層的恐懼,你覺得那會是什麼?
本集採用類似電影「全面啟動」的手法,一層一層進入你的腦袋,使你神經緊繃、放鬆、
更加緊繃、放鬆。那嵌入男主角後頸的高科技產品,會自動搜尋你內心的恐懼,
並結合成幻覺,使恐怖遊戲開發公司能讓「每個人」都真正感覺到害怕。
(以下內容涉及第三季第二集劇情,請斟酌是否閱讀。)
(若無觀看影集者,當作一篇科技故事與人性解析也不影響閱讀。)
男主角庫柏(Wyatt Russell飾演)從最一開始遇見蜘蛛、霸凌過自己的同學、
大型的同學臉蜘蛛身,這對他來說已經沒什麼好怕,或許一開始還有些震驚,
但這在「意識」(Conscious)中能講出來、說笑的過往或小事物,代表能被我們接受的東西。
你曉得你害怕什麼,你或許也曉得如何面對,而當人們面臨得以「控制」的事物時,
就不會那麼害怕了。
而下一層進入庫柏存在前意識(Pre-Conscious)的畏懼──信用卡被一夜情的朋友偷竊
、被從背後捅一刀(實際上和隱喻上),即便自詡為浪人,但看起來他不是隨遇而安的那種,
遇見人與人的接觸時,不免覺得緊張,他也知道。
而這或許來自後面將說明到從小對父親記憶喪失的絕望,
因此在人際關係中也害怕有一天會被他人忘記,甚至被自己忘記,所以他努力製造回憶,
想在往後的生活證明自己存在過。
接著再深入些,進到前意識與潛意識(Unconscious)的疆界,即便他表現出毫不害怕的樣子,
但腦子中仍覺得這產品不對勁,會用「媽媽」這招來對付他,
因此在被鎖住的房間中不斷聽到來自指示者的幻聽,但那其實是來自內在自我的聲音:
「你以為會見到你的母親?」、「她長什麼樣子?」、
「你的母親,你能形容她的樣子嗎?」、「她的髮色?」、「她是高、矮、胖、瘦?」、
「你在哪裡長大?」、「你最喜歡哪個樂團?」、「你最喜歡哪個口味的冰淇淋?」
這是個人的認知層面,在這些理性的問句中,你愈不願想像或回答,
心中愈會主動替你描繪這些場景。
如同影集中,幻聽促使庫柏回憶起媽媽的整體樣貌。
這有些類似心理諮商過程中的空椅法(empty chair):透過連續的具體問句,
一個讓你富有強烈情感的人彷彿活生生地出現在你眼前,那些情緒與思想全都回來了,
想說的話、想做的事,與不想說的話、不想做的事都將一一回到腦海中。
不難想像一個人在如此情境下,他的心靈將受到多少波動。在沒有適當的引導下,
他很快就會退縮回去,也就是讓這些東西跑回前意識裡,或乾脆壓進潛意識中。
但這高科技產品的目的就是要你感受恐懼,因此它繼續逼促:
「看看背後的鏡子,你認得自己嗎?」、「你知道自己看的人是誰嗎?」、
「你很快就會什麼都不是,你會跟你爸一樣。」、
「你害怕這個吧,你正踏入他的後塵。」、「你應該打給你媽,她是你的所有。」
它開始影響庫柏的情緒層面,這將更容易受到波動,如同哲學家休謨所言:
「理性是為情感服務的。」情感總是比理性來得動人,或者傷人。
可以聽見這從內在呼喊的幻聽從情感面再度轉移,使得庫柏不得不沮喪、崩潰、
並開始自責:「你拋棄她、不再和她說話、你永遠無法再見到你的母親。」、
「你哪裡也去不了,你將徹底被遺忘。」、「你活該,你應該打給她的。」
影集一開始即說明,這是透過高科技產品,搜尋你腦中最深層的恐懼,因此到目前為止,
挖掘到的是,庫柏從家中溜掉,但一想到家中仍須照顧的母親、仍擔心它的母親,
自己就無法承受沒有擔起照顧她的責任,若造成什麼遺憾,都是自己的錯。
最後,影集來到最大反轉,如同一開始所說,庫柏的不信任,或許他告訴一夜情對象,
關於爸爸得到阿茲海默症並非是事實,而是母親,母親才是他最好的朋友,
才是他踏上這趟無止盡旅途的目的。
高科技產品讓庫柏真正回到家中,以為這一切終將結束,
但其實現在才進入潛意識(Unconscious)的範疇,也就是最真實的恐懼。
他緩緩推開母親房門,小心翼翼地進入,似乎深怕有活屍出現:
「媽?」他疑問地說。
「我必須打給他……庫柏為什麼要走?」母親焦慮了起來。
「媽,我在這裡,我就在這裡。」庫柏逐漸激動,握住母親的手,
但他想安撫的對象其實是自己。
「我必須打給庫柏,我必須打電話確定他很安全,我必須打給他……」
母親無神地盯著他,接著目光轉移到電話上,按著可能唯一記住的號碼。
「媽?媽!?!……」尖叫的聲音劃破幻想與現實,畫面回到起初的實驗室,
庫柏已在最深層的恐懼中死去。
他最害怕的事情,或許是媽媽得了阿茲海默症的事實,
也或許這場劇中根本沒有爸爸這個角色,
媽媽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,而如今眼見她看著自己,卻不知道自己是誰。
想與她聊天,卻不知如何開口。想接她的電話,卻會勾起那痛苦的回憶,
所以他踏上旅程,逃離那個傷心之地。
從分析心理學的觀點,或許這一切可視作潛意識對意識的反動。
如果說「庫柏」代表一個人清明的「意識」,「劇中母親」即象徵我們不願面對,
而壓入「潛意識中的陰影」。
當你有愈多陰影存在,你的內心愈容易不安,也愈無法嶄露出真實的自己。
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陰影所在,我們則透過不同的方式逃避它。
像是庫柏透過旅遊。
旅遊在當今變成一種流行的逃脫方式,一種尋求刺激的表象,你的足跡從家鄉開始,
搭上象徵飛往「彼岸」的飛機,你可以在亞馬遜叢林中探險、在埃及的沙漠裡體驗荒蕪,
你也走在巴黎的繁華夜景中、暢遊在雪梨的金色沙灘上。但你始終默默知道那陰影跟著你,
你只是為了暫時忘卻這些東西,向外幻想著有一個地方能消散這所有的難過。
因此,每個地方都有你的足跡,每個地方都是靈魂散落的碎片之一。
到達不一樣的地方藏匿這些痛苦的分靈體,才不用拼湊起來,
使你傷心、自卑、鬱悶、或者想到死亡的可能。
旅行是成為流浪者的開始,當然,未必如上述好像都是負向的。
可以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,擴大視野,增加一個人豐富與完整的可能性。
然而,呼應回第一集,旅途中你是否對於照片的「效果」遠勝於實際自然的「體驗」?
你是否重視去了哪個博物館、鐵塔、海景等「華麗的表象」遠勝過「實際的經歷」?
在個人頁面放置大量的圖文,讓朋友看到你生活多麼美好。
倘若是,那麼你可以想想看,你的目的是什麼?
我也想問你,你欲逃脫的是什麼?而你要逃到什麼時候?
當我們瘋狂的熱衷於某些事物時,那背後總隱藏某種負向的極端情緒。
我們透過行為不停地為自己辯護,為的是不願陷入那些回憶所勾起的情緒漩渦中。
當你看到自己的某一面,或許可以想想那遙遠的另一端可能是什麼?
也許就是你最脆弱的、需要療癒的部分,也許是需要重新挖掘出來,整合進意識的部分,
不再成為陰影干擾著你。
因為,陰影來自最深層的恐懼,而科技總來自於人性,但如果我們都不瞭解自性為何,
那最終只能淪為科技的犧牲品。
嚴格說來,就是自身的陰影摧毀了自己。
更多文章,歡迎至作者臉書專頁:標註自由–寫給自己的心理筆記
很棒的解析! 運用榮格的觀點非常有趣!
這讓我也想起疫情期間有太多的時間和自己相處,發現很多內心在逃避的陰影面在蠢蠢欲動,也許逃得了一時,但直面恐懼卻是最能夠跨越恐懼的方法!